0類:不能全面評價病變,需要其他影像學檢查評價。 臨床體征,包括: 1)臨床捫及腫塊或團塊; 2)臨床未捫及腫塊或團塊的乳頭溢液; 3)不對稱性增厚; 4)皮膚及乳頭改變。 |
1類:陰性征象; 12月復查 |
2類:良性征象:基本上可以排除惡性 6-12M復查 1)單純性的囊腫,積乳囊腫; 2)乳腺內(nèi)淋巴結(jié)(也可能屬于1級); 3)乳腺假體植入;4)纖維腺瘤,年齡<25歲或25<年齡<40歲,多次復查圖像變化不大; 5)手術(shù)部位結(jié)構(gòu)欠規(guī)則,多次復查圖像無改變; 6)脂肪小葉或脂肪瘤; 7)肯定的良性鈣化(環(huán)狀、邊界清楚的短條狀、粗大的斑點狀、新月形沉積性鈣化)。 |
3類:可能良性征象,惡性危險性<2% 3-6M復查 1)首診纖維腺瘤,年齡25-40歲; 2)復雜囊腫或簇狀小囊腫; 3)首次診斷的增生結(jié)節(jié); 4)臨床捫及腫塊,并有局限性不對稱改變,病理診斷為硬化性腺病者,應歸入3類或4類。 |
4類:可能惡性,惡性危險性3~94% 需組織活檢 1)不典型纖維腺瘤及其他良性病變(惡性征象1-2項); 2)40歲以上良性征象的實性病灶(4A 3-9%); 3)中等疑似惡性病灶(惡性征象2-3項),(4B 10-49%); 4)高度疑似惡性病變(惡性征象大于3項),但尚不具備典型的惡性特點,(4C 50-94%) |
5類:高度可能惡性,惡性危險性≧95% 具備典型的惡性征象(惡性風險大于95%)。 |
6類:已活檢病理證實為惡性 主要是評價先前活檢后的影像改變,或檢測手術(shù)切除前和新輔助化療前后的聲像改變。 |
BI-RADS分類評估思路
一、建議組織學檢查:
1. 有乳腺癌家族史;
2. 患者焦慮;
3. 不愿定期隨訪;
4. 類實性腫塊,不能確定囊實性腫塊,簇狀小囊腫;
5. 年齡大于40歲的實性腫塊,需要手術(shù)或病理學檢查;
6. 4類及以上的實性腫塊。
二、乳腺腫塊保乳術(shù)后瘢痕分類受病灶性質(zhì)及檢查次數(shù)影響:
1.惡性病灶保乳術(shù)后瘢痕,首次超聲檢查 0類
2.惡性病灶保乳術(shù)后瘢痕,多次超聲檢查 2類
3.良性病灶保乳術(shù)后瘢痕 2類
乳腺病灶良惡性診斷特征
良性 惡性
? 圓形、橢圓形、淺分葉 形態(tài)不規(guī)則
? 邊緣清楚 邊緣模糊、小分葉、成角、毛刺
? 邊界光滑 高回聲暈
? 無或均勻等回聲 不均勻低回聲
微小鈣化
? 后方回聲增強 后方回聲衰減
? 側(cè)方身影 周圍結(jié)構(gòu)扭曲
? 平行生長(縱橫比<1) 不平行生長(縱橫比>1)
? 導管擴張/可活動 皮膚增厚/水腫
? 內(nèi)部無或少許血流 內(nèi)部血流豐富